如果您是一位漢字愛好者,我相信您肯定聽說過中國古代具有里程碑式的漢字工具書《說文解字》。
它是中國最早的系統分析漢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“先驅”,被譽為世界上最早的字典。
《說文解字》從上萬個漢字中,把它們的偏旁和部首區別出來,歸納為540個部首,為我們現代漢字學習開了一條光明大道,它開啟了漢字按部首編排字典的方法,此方法以至于到現在都被各種漢語詞典,字典所使用。
所以,《說文解字》被稱為現代漢語詞典的鼻祖,中國漢字工具書的開山之作。
《說文解字》簡稱《說文》,這本書的作者是誰?東漢經學家、文字學家名叫:許慎,汝南召陵人(河南漯河人)。后世對許慎的評價是:生性質樸厚重。
說許慎一輩子忠厚老實,實事求是。對于自己不知道的東西,寧愿讓它缺著,也不自以為是,強作解人。
正因為作者這樣的一個性格,才造就了《說文解字》這樣的經典傳承下來。
東漢永年12年(100年)許慎初步完成《說文解字》的定稿,到建光元年(121年)許慎最終定稿派他的兒子上交給了朝廷。
可以說這本書至少花費了許慎21年的時間,后人也把《說文解字》稱作是許書,許慎也被尊稱于字圣。
說文解字,這四個字什么意思?分開來看:說文和解字。在許慎看來,文和字是不同的。
文就是最初甲骨文象形字漢字早期的圖畫形式,漢字就是畫樣,表達它最基本的含義,這是文。
而“字”是由每一幅類似的畫組合在一起地構成了新的含義,這就是字。文是最初的形狀,而字是文衍生出的含義,也就是說先有文后有字。所以,說文解字這本書主要的功能之一是研究漢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古籍。
《說文解字》全書內容共15卷,加上異體字共10516字。它以小篆為研究對象按照540個部首進行排列,從“一”部開始到“亥”部結束。
把相同偏旁的字都列在一起,對每一個字進行逐個 分析,先分析起源,再根據“六書”理論剖析形體結構,說明字詞的延伸含義。
這里的“六書”可不是6本書,而是中國漢代人分析漢字形體而歸納出來的六種造字方法,即象形、指事、會意、形聲、轉注、假借,這樣說大家明白吧。
《說文解字》收錄了漢字形體的多種寫法,包括當時的篆體,以及漢朝之前的甲骨文金文等漢朝之前的文字。
以至于很多后期學者對文字考察,都是依據《說文解字》記錄的古字形作為參考的,說它是漢字文學寶庫一點也沒錯。
以上說了這么多,有人可能有疑問:本書作者咋就這么厲害,那他編制這本書時,又是參考的哪些古籍呢?
《說文》征引的經書古籍中不僅有《詩》《書》《禮》《易》《春秋》,還有《老子》《墨子》《韓非子》等文學資料,里面的內容更是涉及天地、鬼神、山川、草木、鳥獸、昆蟲、等不同學科的知識。
所以《說文解字》也被后人稱為最早的百科全書。
就是這樣一套百科全書,很遺憾它的原版早已下落不明,令人感到欣慰的是書中的大量內容被漢朝以后其他書籍所引用。
在北宋時期還對現有部分進行了校訂,流產至今。以至于宋代以后對《說文解字》的研究都來自于它的校訂版本。
比如最著名的清朝的段玉裁又對《說文》傳本進行了精審的校訂。段玉裁認為《說文》面世后,屢經傳寫,出現了一些誤解原著的意思。于是他又寫了一部經典之作《說文解字注》。
我們現在看到的現代版本的《說文解字》是經過我們先人層層剖析提取精華而被印刷成書,呈現在大家面前。為了方便大家閱讀,現代人更用白話文進行了注解,配合彩圖更加精準地解讀這本古籍。
大家看,中國的古文化古書籍從古至今幾千年傳承下來,真的很不容易,作為當代人我們能在古人的智慧中學習成長感動十分的幸福。
如何保護古籍,做一個古籍守護人?我們能做的就是做一個中華文化的傳承人,不要讓經典文化在我們這一代斷了根基。